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2021年年会于12月06日成功在线举办。年会主题为“国际变局下的中东欧”。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科院、四川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全国数十家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大国博弈下的中东欧、中东欧区域国别发展形势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前景与挑战三大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欧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元玲参加会议并围绕波兰与欧盟法治之争作专题发言。
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陈新表示,近年来国内的中东欧研究学科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的推动下,国内无论是从语言教学还是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国际格局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议题和新挑战,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开展跨学科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东欧研究的学科发展、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需要。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在下一个十年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应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努力维持业已取得的成果,重点发展政治色彩较淡的合作机制;二是高度重视民心相通,做好人文交流的基础性工作;三是差异化的发展关系。
北京大学教授孔凡君表示,由于中东欧地理位置、宗教和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大国在该地区的博弈是常态。所以中东欧的民族国家少有自主性、缺乏认同性。这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几乎都取决于各个大国,这就是中东欧的基本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朱晓中表示,应加大对中东欧转型的基本问题研究。例如,自中东欧国家转轨后,这些国家在观念变化,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与东欧国家关系的内在性。再例如,如何理解以匈牙利、波兰为代表的国家在政治自主化的前提下,在欧盟法律框架下寻求本民族发展道路。
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中东欧研究有着非常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政策背景,要坚持问题导向,要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的发展。要把中东欧研究的长期性建立在深入的基础研究之上,有机结合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刘作奎在会议总结中表示,基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更好地实践基础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做学术史的梳理和探讨,总结学术史发展的脉络对后辈研究是很好的激励。要利好用中东欧研究分会的平台,开展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分析。
会上还举行了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余元玲院长当选为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新一届理事会理事。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