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秀:男,四川省南江县人,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中欧人文交流研究所所长,曾任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大学(University of Abomey-Calavi in Benin)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硕士生导师,美国德瑞克大学(Drake University)访问学者,美国国际期刊Common Ground Research Networks通讯审稿专家,全国哲学与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议专家,全国广播影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 “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重庆市社科文库专家,《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主要从事新媒体理论、新闻理论和影视传播学研究。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理事,重庆市高校广播电视专委会副会长,重庆市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重庆电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广播电视协会会员。1993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小说与影视传媒关系研究”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学术专著《新时期的影像阐释与小说传播》获重庆市第六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大学生人格教育系统创新研究》获得重庆市第三届高等教育项目成果二等奖,论文《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型文化品牌的思考》获重庆市教委一等奖。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图书评论》《文艺争鸣》《当代传播》《新闻界》《新闻爱好者》《新闻与写作》《电影文学》《电影评介》《当代文坛》《求索》《毛泽东思想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华文化论坛》《四川戏剧》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20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在《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青年报》《西南工商报》、国家汉办网、重庆交通大学校园网等媒体上发表消息、通讯、新闻评论等作品800多篇。出版专著《新时期小说与影视传媒》(2016)《新时期的影像阐释与小说传播》(2007),主编教材《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2013)《当代文秘写作》(2009)和《影视传播概论》(2007),参编学术论文集《周文研究论文集》(2013)《再论周文》(2005)。
先后为教育部学位中心评阅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传播学硕士论文。多次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重庆市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
张玉蓉:女,重庆交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英国格拉摩根大学访问学者。现为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重庆市旅游管理本科一流专业负责人、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专委会常务委员。
主要从事文化旅游、交通旅游、交通文化传播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先后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管理工程学报》《经济问题探索》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5部。荣获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交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等多项奖励。
宋波:男,重庆市人,毕业于四川大学旅游学院,管理学硕士,现任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藏区旅游文化。
主要学术成果:
1、《汶马高速建设与藏羌文化旅游融合研究》,重庆交通大学交通文化产业研究院,2018
2、《川藏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与文化旅游融合研究》,四川旅游学院川藏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协同创新中心,2019
3、《川西藏区乡村振兴计划下的特色村落建设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2019
4、《后交通时代川藏公路的文化旅游发展》,中国旅游报,2019.10.8
5、《西藏民俗文化》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重庆交通大学,校级,2017年
6、波兰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7、波(兰)中(国)旅游发展回顾及前景预测
温洪泉:男,四川平昌人,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硕士,现任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移动传播及文化创意产业。
漆明亮:男,40岁,四川遂宁人,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现任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发展。